始终不渝的成语故事

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
基本解释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始终不渝的典故
东晋孝武帝时,朝廷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谢安声名远扬,但不愿为官,受扬州刺史庾冰的热情邀请,才勉强为官,在淝水大败前秦军,胜利后他辞官退隐到会稽东山,后来被迫出来做官,但他退隐东山的志向始终不渝,总想保持高洁德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始终不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隔靴搔痒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铺张浪费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正身明法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空口无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
大失所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触目皆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东扶西倒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百无一是 |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
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