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失宜的成语故事


轻重失宜

拼音qīng zhòng shī yí

基本解释谓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出处宋·苏舜钦《论宣借宅事》:“若死行阵之家与伎术之辈均用此赏,臣窃恐轻重失宜矣。”


暂未找到成语轻重失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轻重失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大有可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帮倒忙 浩然《艳阳天》第94章:“无形中,你们是帮倒忙,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
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齐头并进 周恩来《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事求是,循序前进,齐头并进,迎头赶上。”
习非成是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穷途潦倒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