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魂摇荡的成语故事


神魂摇荡

拼音shén hún yáo dàng

基本解释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


暂未找到成语神魂摇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神魂摇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冷若冰霜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纵横开合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兵无常势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极重不反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