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的成语故事


投石问路

拼音tóu shí wèn lù

基本解释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暂未找到成语投石问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投石问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无所有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聊以自慰 汉 张衡《鸿赋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白发苍苍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十恶不赦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半夜三更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匡谬正俗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