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新厌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喜新厌旧。谓感情不专一。
出处唐·陆贽《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时俗常情,乐新厌旧,有始卒者,其唯圣人。”
基础信息
拼音lè xīn yàn jiù
注音ㄌㄜˋ ㄒ一ㄣ 一ㄢˋ ㄐ一ㄡˋ
繁体樂新厭舊
感情乐新厌旧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感情不专一。
近义词喜新厌旧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随机应变(意思解释)
- 学贯中西(意思解释)
- 用心竭力(意思解释)
- 习非成是(意思解释)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解释)
- 多谋善虑(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患难与共(意思解释)
- 天涯海角(意思解释)
- 寸步不离(意思解释)
- 赶尽杀绝(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意思解释)
- 废书而叹(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思解释)
- 作贼心虚(意思解释)
- 一鼻子灰(意思解释)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释)
- 雷霆万钧(意思解释)
- 平心而论(意思解释)
- 面有难色(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意思解释)
- 心小志大(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乐新厌旧的意思解释、乐新厌旧是什么意思由繁体字在线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月明千里 |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
疾如旋踵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
老奸巨猾 |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
严阵以待 |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
举世混浊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胆如斗大 | 胆:胆量;斗:旧时的一种量器,容量为十升。胆子像斗一样大。形容胆量极大。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夫唱妇随 | 唱:原为“倡”;即倡议;提出某种意见。丈夫说什么;妻子也跟着说什么。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形容夫妻和睦。 |
取而代之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悬崖勒马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 |
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纷乱如麻 | 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
囚首垢面 | 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
罄竹难书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秽德垢行 |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胜友如云 |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
从天而降 | 天上掉下来的。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
无影无踪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