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ìtáng

打退堂鼓


打退堂鼓 (敲锣的倒走 ) 是一个汉语成语,歇后语是敲锣的倒走,打退堂鼓是中性词。。。。

打退堂鼓

拼音语读音

拼音dǎ tuì táng gǔ

怎么读

注音ㄉㄚˇ ㄊㄨㄟˋ ㄊㄤˊ ㄍㄨˇˊ

繁体打退堂皷

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例子我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不可以一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

用法动宾式;作宾语;比喻遇到困难就中途退缩。

辨形“退”,不能写作“推”。

歇后语敲锣的倒走

谜语审案完毕

近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畏缩不前

反义词勇往直前

英语give up pursuit without attaining the goal

俄语дать отбóй

日语(途中で)しりごみする,ひっこむ


※ 成语打退堂鼓的歇后语成语大全提供查询。
※ 与(打退堂鼓)相关的成语:
风流人物 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锲而不舍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丑声远播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以弱制强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过而能改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互通有无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绘声绘影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东施效颦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
会少离多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通时合变 同“通权达变”。
细水长流 细:微小。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做某件事。
脱口而出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轰轰烈烈 轰轰:像声词;形容巨大声响;烈烈:火焰盛燃的样子。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争分夺秒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饿殍满道 殍:饿死的人。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形容饥荒灾祸严重,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
力屈道穷 屈:竭,穷尽;道:途径,办法;穷:尽。力量办法都已穷尽。

最近成语歇后语查询: 更多成语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