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háo

秋毫


拼音qiū háo
注音ㄑ一ㄡ ㄏㄠˊ

秋毫

词语解释

秋毫[ qiū háo ]

⒈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newly-grown dow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秋豪”。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喻细微之物。

《商君书·错法》:“夫 离朱 见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
《孙子·形》:“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秋毫之赠不入于门,纸笔之用皆出私财。”
宋 王安石 《收盐》诗:“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豪。”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呼卢博簺穷昼夜,百万一掷同秋毫。”

⒉  指毛笔。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秋毫精劲,霜素凝鲜,霑此瑶波,染彼松烟。”
唐 王雝 《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閒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国语辞典

秋毫[ qiū háo ]

⒈  鸟兽在秋天所生的细毛。后比喻微细的事物。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传令,救火安民,秋毫不许惊动。」

英语new down (fine feather)​, fig. the small thing

分字解释


※ "秋毫"的意思解释、秋毫是什么意思由繁体字在线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交流分享

造句


1., 为打赢官司获得征地补偿款不惜编造村委证明,心细缜密的法官明察秋毫,查明事实真相,依法驳回诉讼请求。

2.为了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想办法充分对系统自身的网络安全状态进行明察秋毫,才能有的放矢地化解安全威胁。

3.纷落得树叶想对秋诉说心迹,秋毫不在意,它无情的降落冰凉凉的雨;它狂暴的刮起寒凛凛的风;它残酷的打下冷凄凄的霜。

4., 冒险者们需要的,不仅是强横的武力,还有洞察秋毫的心机。

5., 祝你有一叶知秋的睿智,秋实春华的洒脱,平分秋色的霸气,一日三秋的光阴,明察秋毫的眼力,最重要的是要有秋高气爽的心情!入秋快乐,健康美满!

6.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7., 法官明察秋毫,终于使这桩栽赃陷害我的案件得到昭雪平反。

8., 大人果然明察秋毫,此县县丞童大范枉法徇私,中饱一已之私,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下官已将他就地正法,以显大人之威。

9., 后来这个明察秋毫的仙者,因为理解能力特别好还难得的有逻辑,被拨给了谱世人命格本子的司命打下手,很得司命的器重,前途十分光明。

10.罪犯在明察秋毫的公安人员面前瞒不过,只得老老实实地供出了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