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
词语解释
条约[ tiáo yuē ]
⒈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英treaty; pact;
引证解释
⒈ 条例,规章。
引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自是行役不淹,人遂安逸。”
宋 苏舜卿 《上范希文书》:“今条约烦细,又迫驱之以向敌,人颇失望。”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
⒉ 用条文约束。
引宋 欧阳修 《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詔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⒊ 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
引《花月痕》第四七回:“卓然 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諭仪注,通市条约。”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国语辞典
条约[ tiáo yuē ]
⒈ 约定的事项、规章。
引《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
《里语征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⒉ 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
例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近公约 契约
最近近义词查询:
传奇的近义词(chuán qí)
操作的近义词(cāo zuò)
遥远的近义词(yáo yuǎn)
维护的近义词(wéi hù)
紧迫的近义词(jǐn pò)
取舍的近义词(qǔ shě)
受命的近义词(shòu mìng)
种种的近义词(zhǒng zhǒng)
模样的近义词(mú yàng)
碌碌无为的近义词(lù lù wú wéi)
宴会的近义词(yàn huì)
变成的近义词(biàn chéng)
远方的近义词(yuǎn fāng)
聊天的近义词(liáo tiān)
十全十美的近义词(shí quán shí měi)
器材的近义词(qì cái)
吃力的近义词(chī lì)
背景的近义词(bèi jǐng)
具备的近义词(jù bèi)
进入的近义词(jìn rù)
教室的近义词(jiào shì)
拍照的近义词(pāi zhào)
打量的近义词(dǎ liang)
景物的近义词(jǐng wù)
锻造的近义词(duàn zào)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uí shí随时
- dǎ chē打车
- yǐn yán引言
- fāng dū方都
- yí fēng yí zé遗风遗泽
- wén xiāng蚊香
- sǐ jiǎo死角
- sōu chá搜查
- chī xiāng吃香
- dà shà大厦
- zhí tǐng tǐng直挺挺
- dòng jī lùn动机论
- guàn mù cóng灌木丛
- xiào xī xī笑嘻嘻
- xiū dā dā羞答答
- dà lǐ shì大理市
- máo jǐ矛戟
- shuǐ jīng水晶
- guǎn cáng馆藏
-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
- shuǎng shēn fěn爽身粉
- yán suān盐酸
- dāng jīn当今
- shī sè失色